推介发现
您当前的位置 :游客杂志 > 推介发现
岫岩陨石坑
--- 自然遗迹 地质奇观

撰稿/王成山 摄影/吴乾隆

  在岫岩满族自治县苏子沟镇,没有人不知道一个叫“罗圈”的地方。“罗圈”直径1.8公里、深150米。“圈里”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一共有60多户、200多口人,这里很少有人得心脑血管病,是有名的长寿村。“圈里”有很多怪事:这里的井水都漂油,这里的黑土都能烧。

  结束了在岫岩县城的采访任务,好奇心驱使我们专程前往苏子沟镇古龙村,探寻这个“罗圈”的秘密。
  行驶在通往古龙村的山路上,我们一遍一遍地在脑海中勾画着“罗圈”的容貌,尽管试想了种种可能,但是当我们真正踏进“罗圈”的怀抱之中,才感觉到迎面而来的震撼。
  在“罗圈”的入口,两边的山脊猝然断裂,只留给人们一条狭长的土路,好似为了欢迎客人的到来,特地劈开了这样一条幽径。路旁溪流涓涓,鸭鹅戏水,草木葱郁。沿小径而入,视野豁然开朗,一处处农家院静静散落在“圈里”,炊烟袅袅,远远的只能听见几声犬吠。
  爬上山顶,我们惊异地发现,“罗圈”竟与一个标准的正圆别无二致,加之周围群山环绕,它如同一个巨大的指环静静卧在山间,仿佛正在等待有人与它做一次穿越时空的约会。
  因为交通不甚便利,“圈里”的村民全靠上山养蚕和耕种来维持生计。正因为这样,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因为一些长久以来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而叫苦不迭。首先,这里的水与外边截然不同。村里的很多人家打井取上来的水都漂着一层油花,闻起来有类似铁锈的味道,喝起来很涩。除了水上飘着一层油之外,“圈里”还有件怪事,那就是这里的地下埋藏着一种黑色的泥土,挖出晒干之后表面有白色的霜,扔到火里还能烧。很多年前镇政府就曾派人把这里的黑泥带回去,和氨水搅拌在一起能当化肥用。
  据村里的老人讲,就连他们也从未听长辈讲过任何关于“罗圈”的传说,更没有探究过“罗圈”到底是咋来的。只是很早以前,他们的祖辈就发现了环绕在世代居住的村子周围的山像个很规整的圆圈,于是便非常直观、形象地将其命名为“罗圈”,山里、山外的村屯也就顺理成章地拥有了“圈里”、“圈外”这样的名字。
  一直到村里来了科学家和勘探队,“圈里”人才得知了身边这个神秘“罗圈”的“身世”。2000年左右,中国地质大学的覃功炯教授带着几个人来到这里,覃教授说这里很可能是几万年前被陨石砸出的坑,后来里面积水形成了湖,最后湖水将“罗圈”冲出了一个缺口,于是就有了如今这条“圈里”通往“圈外” 的唯一出路。覃教授在“圈里”研究了三年,可惜后来他病了,这个研究也就终止了。当时“圈里”人非常渴望自己所住的地方能被证明就是陨石坑,要是那样的话,这里就能发展旅游业了,他们就再也不用只靠上山放蚕生活了。
  几年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陈鸣博士率勘探队来“圈里”钻探,并得出重大结论:圈里陨石坑为中国唯一被证实的陨石坑!同时在“圈里”发现了第一流的矿泉水,富含低钠高钙偏硅酸,“圈里”人再也不用喝又苦又涩还漂着油花的水了。
  陈鸣博士对古龙村环形构造也就是“罗圈”的岩石冲击效应、矿物变形微结构特征以及地貌特征等进行了科学研究。该环形构造是一个直径1.8公里的碗状坑,在平面上呈现为近五边形到似圆形,坑底与坑唇山脊高差平均为150米。在坑内变形基岩石英颗粒中发现了击变面状页理,这是判断该坑陨石撞击起源的诊断性标志。坑区内冲击角砾岩和岩石震裂锥的产状,以及撞击形成的地貌特征等均与陨石撞击作用结果相符合。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176个陨石撞击坑,而圈里陨石坑是中国唯一的一个。
  “圈里”的两个自然之谜,也在陈鸣博士这里得到了科学的解释。随着几万年前陨石的撞击,“罗圈”里大量的植被死亡,并埋在地下变成炭,形成了黑色的泥炭土。有的地方含炭量高,就能燃烧。埋藏在泥炭土层中的水不能流动,水质自然不好。
  圈里陨石坑填补了国内无陨石坑的空白,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为人们探索地球、认知宇宙带来了宝贵的财富。同时这里也是一处极为重要的旅游开发潜在资源,可以提高岫岩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圈里”风光优美,民风淳朴,像世外桃源一般掩藏在大山深处。这里适合户外运动爱好者自驾或徒步前往,“罗圈”的“内壁”有很多小路可通往坑唇顶端,登顶后陨石坑的全貌可一览无遗。如果露营,可以选择在山脚下的平坦地点。无论照片有多美,都不如置身其间感受到的震撼大。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前往古龙村,切身体验一下自然奇观的无穷魅力。

  自驾路线:沈阳-海城-偏岭-岫岩-苏子沟-古龙村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游客杂志 辽宁游客传媒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奉天街333号(恒运商务)2007室
电话:024-31090181 传真:024-31090184 邮编:1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