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游客杂志 > 摄影活动
十年十万公里光影路
--- 2002-2011年丹东“中国摄影万里行”活动综述

撰稿/阿烈

  十年,说短很短,不过是历史的一瞬间。说长也很长,有三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
  从2002年起的十年间,在丹东摄影界,有一项坚持十年之久的摄影采风活动“中国摄影万里行”。
  武术界有“十年磨一剑”之说,戏剧界也有“十年磨一戏”之言,都是说业精于勤的道理。丹东摄影界的朋友们坚持十年走出去采风,不能不说,这是一种令人钦佩的追求。它不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丹东的群众性摄影活动发展的深入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丹东人在文化建设上迸发的热情。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用镜头记录下祖国十年来改革、开放、发展的巨大变化和光辉业绩,这样的精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从2002年开始的“中国摄影万里行”活动,起初是由丹东市群众艺术馆牵头组织的摄影采风活动。成员十人左右,领队一人,队员们各自分工,有联系摄影业务、财务、食宿、安全等,费用AA制。第一次采风活动的成功,竟让影友们欲罢不能。
  后来,影友们自发的继续组织全国范围远足摄影采风创作活动,每年一次,时间三十天,行程一万公里左右,故名“中国摄影万里行”。影友们清一色的红马甲上和丰田面包车的白色车裙上,都赫然醒目地标示着“中国摄影万里行”这七个字。影友们戏说:这是“走出丹东、冲出辽宁,活动到全国!”
  十年来,“万里行”总行程十万多公里,先后走了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万里行”越行越顺、越行越火,在丹东的影友心中,它是一个品牌、一个标志。迄今为止,参加“万里行”的影友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东南沿海、云贵高原等地都留下了足迹。影友们在采风中亲身感受到祖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饱含激情地开展摄影创作活动,参加全国性的比赛。采风中大家不忘与各地影友互动、交流、学习,随机进行现场摄影讲座与实习。每次“万里行”摄影采风活动,内容都是丰富多彩,收获也颇为丰厚。活动之后,还要举行创作作品讲评和汇报展览,深受影友们的欢迎。
  在丹东的影友中,许多人都憧憬着能有机会参加“中国摄影万里行”采风活动,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成行。“万里行”内里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2008年7月,《中国摄影报》刊发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丹东市著名摄影家王天才写的《丹东有个“万里行”》,文章生动地记述了当年的“万里行”一段段艰辛有趣的拍摄经历。这里不妨择其中部分片段,以飨读者。
……艰苦朴素的意识。在经济上,“万里行”实行的是当下比较时髦的“AA”制。整个行程的食宿、雇车、加油、过道、个别景点的门票等,全由影友分摊,所以各项开销大伙儿都是精打细算。如果时间不紧,有省道、国道,就绝不上高速;住宿常常是选了一家又一家,为的是能实惠点;吃饭是能吃饱就为好。去年,在天津市郊吃了顿早餐,十个人仅花了11.3元,创下了单顿饭费最低之纪录。由于处处俭省,所以去年30天的总费用是人均2990元。今年因为跑了海南,再加之汽油涨价等因素,人均也仅为3650元。大家的认识都很一致:出来是为了采风创作,而不是为了讲享受摆阔气,节省点花销,经济条件差点的影友就能和大家一起多出来玩几次。
  安全至上的原则。七年来,行程七万多公里没出任何问题,平安、顺利、祥和得益于严密的组织工作。丹东市群众艺术馆美术摄影部主任林文是大家公认的“头儿”,他每年为“万里行”的路线策划、经费预算、人员审定、物资筹备、外出接洽等都费尽了心机。“万里行”实行“分工负责制”,临行前给每个影友都任命个“官衔”。后勤部长负责每天的住宿设营;伙食部长负责每顿饭的点菜用餐;安全部长负责检查纠正各种不安全隐患,还有“外交部长”、“卫生部长”等。徐老(徐炳律)岁数大了,给他安排个“随军记者”的角色,专门负责为影友拍点采风花絮。由于分工明确、责任清楚,每个人都认认真真、尽职尽责地为这个集体做事情,每个人也都感到自己在这个集体中很有分量。“万里行”还做到了令行禁止、赏罚分明。比如到了拍摄地拍照采风时,每次下车前都明确规定集合时间,谁要是回来晚了,对不起,罚款没商量:迟到10分钟以内罚20元,10分钟以上50元,罚款的钱都用在补充伙食上。大家对这项制度都很认可并能互相提醒、自觉遵守。
  流动的技艺培训班。“万里行”是个流动的摄影技艺培训班。这是“万里行”能吸引影友的重要原因之一。参加一次“万里行”,视野开阔了、经验积累了,技艺长进了,因为学习贯穿着“万里行”的全过程。首先是外出之前,针对影友的不同水平,就取景、构图,抓拍人物等,先搞些摄影ABC的基础培训。二是在采风中遇见问题随拍随讲,注重在实践中提高。今年4月去福建南靖土楼采风,下车拍照之前,林文同志就把怎样拍土楼的氛围、气势,怎样抓拍土楼中人物活动等给大家做了详细的讲解。在江苏省兴化县缸顾菜花景区采风时,大家看见满目金黄的千亩油菜花田激动不已,可拍到镜头里的却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又是“头儿”针对问题,连夜给大家辅导拍摄油菜花应该如何取景、怎样用光、如何控制色彩等,使大家在第二天的拍摄中胸有章法,都获得了理想的画面。三是同行的影友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吴勃是电脑和“PS”高手,老唐(唐明章)善于快速突击,徐老的盲拍功夫很独到,老戴(戴世权)不找到理想前景决不按动快门,林文的多次曝光技艺等,每个人都有可学可取之处,正是在一点一滴的汲取和互相“采摘”之中,大家的技艺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四是采风结束后及时总结、讲评和办汇报展。每次“万里行”结束,外出的影友都要拿出自己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向大家做展示汇报,请大家品头评足。在此基础上,挑选最优秀的作品通过市群众艺术馆的展览橱窗向全市人民作汇报展览。正是由于把“万里行”变成了“万里学”,所以影友们的进步很快,收获颇丰,在每年的省、市及全国的影展影赛中,都能有近百幅作品入选或得奖。




 


  游走的“欢乐谷”。“万里行”的面包车就是一节游走的“欢乐谷”。车轮一动,不用谁来主持,娱乐节目就马上开始。大家在车上说呀、笑呀、玩呀、闹呀,你讲个荤段子、他来段冷幽默,你哼几句通俗歌、他唱一段二人转,一会儿这个把前排的窃窃私语曝了光,一会儿那个又把后排的憨态睡姿入了镜,真是一路笑声一路歌……
上面这段文字,非常真实地记录了2008年的“万里行”采风活动。相信看到这段文字的人,也会对“万里行”有了较详尽的了解。诗人陈凤翔赋诗称赞:“年年万里行,影友总关情。扑面江湘雨,入怀闽粤风。晨光催脚步,佳构荡心旌。满载归来日,廊前起笑声。”
  当然,“万里行”采风活动也是很艰苦的。摄影家刘文波、纪岫勤的感触可能要更深刻,参加“万里行”,出工他俩最快、收工他们最晚,快门按动最频、看片格外仔细,是公认的最执着的摄影人。去年参赛,在同行的影友中刘文波获奖、入选拿了头筹。今年刘文波、戴世权、纪岫勤凭摄影取得的成果,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有趣的是,参加“万里行”的影友们无不以苦为乐,把它作为自己的一段生动的记忆。曾经六次参加“万里行”采风的摄影家吴勃,前不久在中国阳光摄影网撰文《戏说“中国摄影万里行”》,说到采风旅途中的难处,十分生动:
……有些地方旅店房间不够,晚间年轻的队友在车上过夜。记得在陕西汉中的某地费好大劲找了个大馆子,结果馒头不够分。没馒头可以吃米饭哦!米饭!那地方只有面啊。自从过了京津一带,东北大米啥味道都快忘了,令人怀念的东北大米,你在哪里?聊以欣慰的是,华中、华南、华东一带有东北大米的亲戚籼米。籼米啥味道?嗯,以本人的味蕾品味,大抵有水泡夹生东北大米一半的口感吧。
  “万里行”十年唯一分工不变的是“头儿”,他负责协助司机领路。每当众人鼾声一片时,他只好一支接一支的吸烟,好像用棍儿支着眼皮看地图,他瞪大眼睛看路标带路,可以想象一下“头儿”纠结的眼皮。十年来,参加“万里行”的人中,每天晚上睡的早、睡的快、睡的死的,“头儿”即使不拔头筹,也会位列前三。“头儿”很有侦察兵的能力,并且有很强的判断力,敢走一些几乎要靠打听、没有路标的乡级公路,往往是连猜带蒙地走对了路,这些能力也是被锻炼出来的。那年第一次进云南时,本来云南在计划外。“头儿”召集众人,说那个云南元阳不错啊,梯田美。打开地图,用两指一比量很近。众人本来心里就痒痒,一致赞成。他们忘了直线距离可不等于实际距离,那些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可长得很,可让他们实实惠惠走了几天,误打误撞地闯进了云南,给以后的万里行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摄影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它不单是光影的技术组合,也不仅是对景象的简单记录,而是艺术家用心和情感去发现美,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形式去表现美。“事非经过不知难”,要在摄影艺术上取得成绩,既需要文化积累和艺术修养,还需要在创作过程中付出成倍的努力。吴勃在文章中,形象地描写了影友们摄影创作的故事,让人如临其境:
……摄影经常遇到一些反常的天气。要知道,反常天气是相机的杀手,却是好片子的益友。2006年“万里行”到福建福鼎市拍摄太姥山,大家并不知道这里要来台风。后来在山上突遇狂风暴雨,即使有雨具都来不及套上,每个人都成了落汤鸡,开始狼狈逃窜。中午集合到一起,才知道有人慌乱之中丢了三脚架。两位影友自告奋勇陪他去找脚架,他们走后出现了罕见的美丽云海,其亮丽的色彩用任何语言描述都会失色。大家忘了上午被雨浇成落汤鸡的事儿,一哄而散,各自寻找拍摄点。晚间盘点,三位影友在找到三脚架处,也赶上云海出现,那个地方恰好是个非常合适的拍摄点。回放片子,“头儿”断言,他们三人的三张片子中会出一张获奖的片子,参赛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苗玺的《太姥圣境》荣获了景区收藏奖。
  十年所走过的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有景色宜人、人流如织的名胜地区,在那里摄影名家云集,但人们也知道有一队来自辽宁丹东的摄影人;也有地处偏僻、人迹罕至、尚待开发的地区,在那里人们追逐着摄影车,询问鸭绿江有多大、丹东有多美?


 

  影友阿烈去年参加“万里行”,在黄山摄影采风之余创作了散文《古村的从前与未来》,今年7月在《散文选刊》发表,并接到了首届全国人文地理散文大赛获奖喜报。今年3月28日的贵州摄影网刊登了《辽宁丹东“摄影万里行”来到铜仁》,消息称:3月28日,辽宁丹东著名摄影家林文带领的“中国摄影万里行”一行十人来到铜仁。铜仁地区摄影家协会主席程祖栋在“4.28·第八届梵净山文化旅游节”组委会办公室向辽宁影友介绍了铜仁地区的摄影资源和第二届中国梵净山(国际)摄影大展的相关情况。他们一行将赴江口、印江、思南、石阡和铜仁九龙洞进行为期一周的采风和摄影创作。
  十年“万里行”摄影采风活动,影友们也把丹东带向了祖国各地。
  十年,参加过“万里行”摄影活动的影友九十人(次),在全国和省摄影大赛中入选、获奖的摄影作品总计130余幅,其中在全国性摄影展赛入选、获奖的作品就达90余幅,参加采风活动的影友有9名加入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万里行”为丹东摄影事业的发展锻炼了骨干、培养了人才。
  十年,十次“万里行”的过程,已经成为美好的追忆,留下了一部恢弘的画册,这些作品反映出摄影家们在构图、角度、色彩、光影上的技巧运用,体现了摄影家对艺术的外在形式、内在意境完美统一的追求。这部画册,也是对伟大祖国十年来发展、变化的一种描绘和典藏。
  未来十年,相信丹东的影友们一定还会有新的创意推出。我们期待着!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游客杂志 辽宁游客传媒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奉天街333号(恒运商务)2007室
电话:024-31090181 传真:024-31090184 邮编:1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