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人物
您当前的位置 :游客杂志 > 旅游人物
琥珀光里蕴春华
--- 记抚顺琥珀制作艺人臧春华

撰稿 / 李慧英

  他,是新中国第一批学做琥珀的徒工,也是目前抚顺琥珀制作领域从艺时间最长、资历最深的老艺人。艺海生涯五十余载,他为无数人送去了珠光宝气,自己却留下了满手老茧。他,就是拥有多个“之最”的抚顺琥珀工艺宗师臧春华。

  他是从艺时间最长的琥珀艺人
  1958年5月15日,这是臧春华永远也不能忘却的日子。就是从这天开始,还不到十七岁的他,开始了漫长的琥珀生涯;也是从这天开始,他与琥珀结下了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
  臧春华是典型的“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那一代人,他的师父们都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老手艺人,一直沿袭着个体琥珀作坊的单干形式。直到1956年公私合营,成立了琥珀合作小组,老艺人们才聚集到一起,形成集体生产的模式。
  说到师父们,臧春华很是激动,如数家珍般地聊了起来:“当时的琥珀小组一共有13人,吴玉清是组长,戴明谦、皮振朋、吴玉斌、曹根生、曹选峰、孙大旗、王士云、宋德恒、张玉林、张景林,再加上我和师姐刘金凤。师姐长我两岁,我们是共和国第一批琥珀学徒工,孙大旗是教我做活儿的师父。合作小组就在现在三道街综合路西侧,也就是老评剧院、后来改为群众电影院旁边的一个小胡同里。”
  当时学徒生活很苦,稍不如师父之意,就要受到责骂,很多时候是含着眼泪做活儿。每天中午要准时去给师父们做饭,饭做好后还要小心翼翼地端到师父面前。每天下班前都要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第二天师父们才不会责怪。
由于一直沿袭着原始的加工方式,加之制作工具简单,因此当时生产的品种比较单一,主导产品就是项链和戒指。项链以八棱形为主,方、长方、扁圆形为辅。从小就喜欢动脑、喜欢创新的臧春华,看到很多不被师父们看好的小料,完全可以利用,他就琢磨着开发出多棱形和梯形两项新品种,受到师父们的好评。
  由于生产工具简单,生产效率当然不高,最快的好手每天最多能磨出100多颗珠粒,也就能串出3条项链,还是在学徒中,臧春华就已经达到了这个纪录。
  作为年轻的徒工,在师父们的共同认可下,臧春华连升两级,第二年就晋升为三级工,工资涨到40.02元,这在同行中是唯一的,有的师傅干了多年,工资才和他平级。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是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佩戴首饰的。因此,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琥珀项链,一个个莹澈诱人的琥珀戒指,全都通过当时的抚顺外贸或大连外贸销售到国外,销路一直看好。
到了1960年,依照国家有关政策,琥珀、煤雕、制镜、工艺牌匾等多个合作小组合并,成立了“抚顺市特种工艺雕刻厂”,到了七十年代中期,又扩建为“抚顺市雕刻厂”,臧春华担任了琥珀车间主任。
  随着时光的流逝,老一代琥珀艺人相继辞世,臧春华担负起了承上启下的重任。与他同时期打拼的琥珀艺人,或改行经商,或在家赋闲,或已离开人世,唯有他自己,还在磨珠做珀,不弃不离。2000年,他来到朱瑞臣领衔的琥珀加工厂,为这个企业培养了一大批行业高徒,使琥珀制作工艺得到了延续发展。现在这个厂生产的琥珀圆珠是同行业一流产品,扁圆珠粒形成了独特风格。而他自己,仍在伏案操刀,亲自切料,因为遇到琥珀昆虫,没人敢下手,还须他亲自出马上阵。凭着多年经验,在一堆琥珀原料中,臧春华一眼就能看出哪个有虫,不信你就试试看,找出几块原料让他辨认,还真的是很灵验。

  他是技艺最精湛
  技术最全面的琥珀制作人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正是他的勤奋,不停的“琢”、“磨”,才使他掌握了琥珀制作多项工艺,有些工艺,至今无人尝试。
  琥珀烟嘴,是抚顺琥珀工艺制作中较早的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其工艺难点就是钻孔,一个烟嘴,少则几厘米,长则几十厘米,在没有任何现代化操作工具的前提下,要想保持钻孔的同心度,其难度可想而知。就是这小小的烟嘴钻孔工艺,很多琥珀艺人终生都没敢上手,臧春华这一代的琥珀艺人中唯有他一人能够完成这项工艺。抚顺雕刻厂成立后增加了金银首饰制作,金银首饰的琥珀镶嵌也完全是臧春华一人所做。
改革开放初期,煤精雕刻、玉石雕刻炙手可热。玲珑剔透的琥珀,为什么就不能利用大块原料做些雕件呢?身为车间主任的臧春华又开始琢磨着新的课题。于是,他经常到煤雕老师傅那里,在跟他们闲聊中偷偷学活儿。回到琥珀车间,他拿起刻刀,尝试着雕刻,凭着他的灵感,他的执着,一个个鲜活的琥珀雕件诞生了。
  

  他设计制作了
  “国宝级”文物《天鹅觅宝》
  粉碎“四人帮”以后,抚顺雕刻厂恢复了正常生产。一天,臧春华坐在案前,发现一块成色较好的琥珀原料,他料定里面有昆虫。去皮磨光后,竟然发现了一只少见的大昆虫!这是他从艺以来发现的最大的琥珀昆虫,长达12mm,宽6.7mm,整个原料长40-50mm,虫好,料好,他爱不释手地感叹着:“真是一块难得一见的珍品!”
这样难得的珍品,一定要做成一件有特殊意义和价值的产品。身为琥珀车间主任的他,找到当时总厂技术厂长刘金铭,两人在一起研究设计方案。几经推敲后,他们采用煤雕和琥珀相结合的工艺,做成一件黑白相间、珠光闪烁的“天鹅觅宝”,一下子成为镇厂之宝,摆放到陈列大厅,吸引了无数观众。一位日本游客当即给出5万元人民币,厂里说啥也没舍得卖。
  1977年,全国第一次举办大型工艺美术展,厂里拿出这件“镇厂之宝”前去参展,少有的煤精琥珀工艺,少见的精品之作,引来一批又一批参观者驻足观赏。“天鹅觅宝”也吸引了国家领导人的目光,当时的国家主席华国锋、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外贸部部长李岚清、副部长白相国,曾一起前去观展。全国“美展”结束后,厂里立即为臧春华连升两级工资,以资奖励。
  随着时光的流逝,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天鹅觅宝”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国宝级”文物,也成为一个多世纪以来琥珀制作的巅峰之作。
遗憾的是,随着2004年抚顺雕刻厂的解体,这件“国宝级”文物悄然消失,不知所终。很多惜宝之人多方探寻,“天鹅觅宝”却始终未能浮出水面。
  我们不仅要问:难道这件“国宝级”文物真的就像二战期间遗失的“琥珀屋”一样神秘地消失了吗?难道我们还要在身边留下未解的悬案吗?难道我们还要付出像寻找“琥珀屋”一样的代价和手段来寻访这件“天鹅觅宝”吗?
但愿我们不要留下二战期间相同的遗憾!读者朋友们,开启你们灵动的大脑吧!让我们一同来寻宝……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游客杂志 辽宁游客传媒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奉天街333号(恒运商务)2007室
电话:024-31090181 传真:024-31090184 邮编:1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