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旅游
您当前的位置 :游客杂志 > 奥运旅游
追寻梦中的香格里拉
--- 川西自驾之旅

撰稿/摄影  李增斌

  2011年10月17日,我参加了在四川成都召开的“中国公路摄影协会二届一次理事会暨全国公路摄影研讨会”。研讨会期间,我作为辽宁唯一的代表参加了“2011‘陆德筑机杯’全国公路摄影大展”。我带来的两幅反映辽宁交通建设成就和管理者风采的作品,在本次大展中获奖并展出。会后,怀着取得荣誉的喜悦心情,我和几名摄影爱好者进行了一次难忘的川西自驾之旅。
  古人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走出喧嚣拥挤的城市,享受自驾的轻松与惬意,是大多数都市人梦寐以求的生活。游走山水之间,既可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也可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顿悟;既可生“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哲思,也可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
  从川西回来已有一个月了,脑海里还时常浮现出那里的山山水水,以及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容。那雪山、那天路、那草场、那牦牛、那孩童;那古城、那山寨、那蓝天、那晚霞、那阳光………总是让人挥之不去。旅途中,我们尽情地拍摄,镜头所到之处,皆是美妙的画卷,一路上,总有拍不完的风景,摄不尽的秋光。
  我们的行程从成都开始,驾车沿着成雅高速公路前行,到达雅安后改走318国道。318国道起点在上海,终点为西藏友谊桥,全长5476公里,是中国最长的国道。我们在318国道上所走的这段,即是著名的川藏公路的一部分。
  这次正赶上318国道全线改扩建,路面坑坑洼洼,车子摇来晃去,底盘被刮得嘎嘎响,让人觉得只要有一块稍大一点的石头,就可能把车颠簸翻了,而身边,就是万丈深渊。司机握方向盘的手已被汗水打湿,总是觉得握不住。坐车的人想喝口水,水瓶口都放不进嘴里,想吃个桃子、李子都很难咬到,可见路况之差、开行之艰难。
  我们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是泸定,要想到达泸定,必须穿越二郎山。以陡峭险峻、气候恶劣闻名全国的二郎山,是千里川藏线上的第一道咽喉险关,被人们称为“天堑”。
  所幸如今这里有了二郎山隧道,这条隧道让川藏公路二郎山段缩短里程25公里,缩短行程3个小时,让人们免去了很多的颠簸之苦。总投资达4.4亿元的二郎山隧道工程是“九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于1996 年动工兴建,2001年建成通车。整个隧道起于天全县龙胆溪,止于泸定县别托村,位于二郎山山腰,全长8660米,其中主隧道长4172 米,海拔高度2182米,是国内已贯通的公路隧道中最长和海拔最高的一条。
  我们行驶在二郎山隧道中,隧道里桔色的照明灯光,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在城市的午夜时分畅游车河的浪漫错觉。大约10分钟的时间,就到达了隧道的另一端,让人不可思议的是,4172米隔开的却是“阴山”和“阳山”两个天地。隧道入口一侧非常阴冷,出口这边却是阳光普照,“泼泼辣辣”地洒进车窗。不过你可不要误以为这是阳春三月的暖阳,当你走下车,只需一会儿,强烈的紫外线就会让你皮肤发紧。  隧道口黑底绿边的匾额上,用汉、藏两种文字书写着“二郎山隧道”的烫金大字,苍劲有力。车流不息的隧道旁还有块石碑,上面刻着《歌唱二郎山》的歌词和隧道的简介,默默铭记着过去的天堑,今日的通途。
  我们驶离二郎山隧道,继续赶路前往泸定县,参观当年红军夺下的天险泸定桥。学生时代大家都学习过《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它一直深刻地留在我的记忆里,我也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够前往泸定桥,去看看当年红军所飞渡的大渡河,去走走当年红军所走过的路。今天,我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
  泸定桥坐落在泸定县城西的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缘铁索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敌,红军遂过大渡河。泸定桥自此闻名中外。
  我站在桥上,向下望去,大渡河浩荡奔腾,白浪滚滚,在激动与兴奋的同时,我同样感受到了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当年那支衣衫褴褛、疲惫不堪,依靠着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强渡大渡天险、走出雪山草地的队伍,仿佛又出现在我的眼前……
  从泸定县城继续前行约50公里,就到了著名的“情歌之都”康定。一首《康定情歌》,奠定了康定世界名城的地位。这是一个盛产民歌的地方,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歌中除了质朴的爱情,还充满浓浓的生活情趣。从歌里,就会感觉到康定是一个自在而又快乐的世界。
  此时的康定,进入了摄影创作的最佳季节,斑斓彩林、平静碧湖、巍峨雪山等等,都成为了我们摄影作品中的完美主角。
  康定不仅有诗意的风景,也有我们特别热衷拍摄的鸟儿,这里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腹锦鸡的重要栖息地。锦鸡在我国古代属相当高贵的鸟。清代文官官服上,一品绣鹤,二品绣锦鸡,四品绣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鸿鹄,八品绣鹌鹑,九品绣练鹊,由此可见锦鸡之地位。

 

  茶马古道是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如今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绝品旅游线路,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在川藏公路的雅安至康定段沿途,仍然可以看到茶马古道的遗迹。
  当晚,我们住在康定。也许是夜晚,或者是已经和外界接轨的缘故,映入我眼睛的是熟悉的灯红酒绿,那传说中的浪漫和从歌声中所产生的联想,已经无从寻觅,只有折多河的河水在身边奔涌而过。是呀,康定也在发展,康定也在进步,世界在变,康定也在变。它也有自己的理想,有属于自己的天空,更有属于自己的未来。也许,对于康定的所有梦想,以及对“溜溜的李家大姐”的情思,就只有在月儿弯弯的梦中去寻觅了。
  翌日清晨,我们离开康定,继续沿318国道前行。不多时,就到了著名的折多山。折多山为大雪山一脉,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写成汉语就是“折多”二字。折多山最高峰海拔4900米,垭口海拔4298米。折多山与康定县城相距35公里,但海拔落差达1800米,是川藏线上第一个需要翻越的高山垭口,因此有  “康巴第一关”之称。 折多山口,是内地到藏区必须作短暂停留的地方。一方面,这里有风景可看,经幡、白塔、山峦,处处皆风景,是接触康巴文化的第一站。另一方面,从康定城到折多山口海拔高度陡然上升1800米,外地游客到此必须观察一下自己的身体,有没有头晕、心跳加快、呼吸粗重等现象。如果有这些现象,那就是有高原反应了,赶快往回撤,一切都还来得及的。



  还好我们的身体能够敌得过高原反应,可以放心地继续前行。折多山口往西30余公里,有一片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这就是新都桥,令人神往的“光与影的世界”、“摄影家的天堂”。
  新都桥镇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东俄罗,是川藏公路南、北线的分路口。我们的车子沿着川藏公路南线前行,只见一个个典型的藏族村落依山傍水地散布在公路两旁,一条浅浅的小河与公路相依相偎地蜿蜒流淌。房前路旁矗立着一棵棵挺拔的白杨,在秋风秋阳中炫耀着特有的金黄。一群群的牦牛和山羊,点缀在新都桥田园牧歌式的图画中,平添出许多生动。远处的山脊,舒缓地在天幕上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满眼蓝色、白色、金黄、黑色、绿色的饱和色块,在明丽的秋阳光线的描绘中,凸显着流畅的色彩和线条,使我们恍如置身画中。
  离开新都桥,翻越了海拔4412 米的高尔寺山后,到了又一处拍鸟胜地——帕母岭,这里是血雉和大噪鹛经常出没的地方,还有花彩雀莺、朱雀、岩鹩等漂亮的鸟类。
  在帕母岭尽情地拍摄鸟儿之后,我们继续驱车赶路,到达雅江,一个很小的县城。雅江住了一晚后上路,迎接我们的是另外两座高山——海拔4659 米的剪子弯山和4718米的卡子拉山。翻过这两座雪山,沿途的风光就变成了高山草甸,放眼望去都是一簇簇的山包,山上很少有树木,都覆盖着已经枯黄的草层,十分凄美。 随后,我们到达了理塘县。理塘县城海拔4000 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县城之一,故城“世界高城”。理塘是一个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地方,还被人们誉为“雪域圣地”、“草原明珠”。
  告别理塘,我们从318国道转上217省道,继续挑战高山——海拔4400米的兔儿山,兔儿山顾名思义,其形状酷似一只伏在地上的肥兔,两只耳朵警觉地竖立着,十分形象。到了兔儿山,就进入了宛如外星球般荒凉的青藏高原古冰帽遗迹,这里的高山上全是石头,山峰都像是巨石垒砌的,让人感觉十分荒凉而恐惧,生怕那些巨石会掉下来。
  过了兔儿山不远,就可以看到海拔4300米的海子山。海子山的那些高山海子看不到明显的水源,也看不到水流向何处,只是像一面面镜子,静静地点缀在荒凉的海子山,给这个生命禁区带来一丝的生气。海子山据说有大大小小一千多个海子,但我们来的时候是枯水季,看到的海子不是很大,但很美。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与旁边的石头形成一幅亦真亦幻的精妙画面。
  翻过海子山,就进入了稻城境内。知道稻城是从照片里,稻城的照片美得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世上真有这么美丽的地方吗?当身边一个又一个的朋友带着幸福的眼神从稻城回来时,我的心被彻底地挑动起来。今天,我终于走进了那块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去寻找天堂的颜色。
  稻城之美,美在色彩。一千个去过稻城的人,就有一千种对稻城的感受,而我对稻城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缤纷的色彩和庄严的神山。如果想知道天堂有什么颜色,就去秋天的稻城看看吧,你会找到答案的。
  亚丁是稻城县的一个小村庄,藏语的含义是“向阳之地”,是稻城的核心旅游区。由于亚丁特殊的地埋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了独特的地貌和自然景观,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自然生态系统。亚丁的雪峰姿容各异,但都洁白无暇,一尘不染。山腰林海茫茫,飞泉瀑布隐于其间,山脚宽谷曲流,镶嵌着明镜般的湖泊,雪峰、冰川、森林、草甸、湖泊、溪流、瀑布有机地组合,托出了一方安详静谧的净土,被广大中外游客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
  距稻城县城10公里远处的雄登寺,车子可以开到寺庙前,庙前庙后是拍摄白马鸡的好去处。我们赶到之后,都迫不及待地支好了“长枪短炮”,拍得那叫一个痛快。
  从稻城继续走217省道,经过乡城县、得荣县,到达此行的最后一站——香格里拉,景色和名字一样让人心驰神往的地方。
  “香格里拉”一词,最早出现在1933年英国著名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里,书中描绘了一个天堂里才会出现的地方:高耸连绵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争奇斗艳的山花、碧波荡漾的湖泊和与世无争的村庄。那里永恒、和平、宁静,吸引着无数世人的追寻。199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向世界宣布:“香格里拉在云南迪庆中甸”!
  走在香格里拉这片宁静的土地上,有人说它“天空蓝得让人可怕,云彩白得叫人心惊”。我想这“怕”其实是惊叹、羡慕而已。香格里拉就是这样充满着灵性,它从不晦暗,非常大气地把各种色彩在天空、高山和大地上张扬出来。瞧那苍莽的森林、静谧的湖水、辽阔的坝子、碧绿的草甸、成群的牛羊、冰封的雪山、神圣的寺院、淳朴的康巴人……很多美妙的民间传说和动人的故事,确实让中甸颇具詹姆斯?希尔顿所描述的香格里拉之神韵。
  忽然觉得,中甸的景色已用不到我用更多的文字描述,香格里拉在哪儿也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它已成为了一个人们向往的地方,一个心灵中的理想国度,它已存在于人们的心灵中、印象中、渴望中……
  愿香格里拉不仅仅在云南迪庆中甸,愿人间到处都有香格里拉!
  为期一周的川西自驾之旅,让我接受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洗礼,让心灵得到了净化,从而对生命和生活进行一种重新审视和定位,重新认识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本次旅行中,还有让我十分佩服的人和事,那就是现已70岁高龄的原辽宁省交通厅厅长田育广,他在这次高原之旅中,无论是身体状况还是精神面貌,都表现得如同年轻人一样,充分展示了一名从事多年交通工作老领导的风采。
魂牵梦萦的川西高原,我心中的香格里拉,期待再次与你来一个最结实的拥抱,倾诉心情,放飞心灵。我一定还会再来,因为,这是我梦寐以求的旅程!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游客杂志 辽宁游客传媒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奉天街333号(恒运商务)2007室
电话:024-31090181 传真:024-31090184 邮编:1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