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 :游客杂志 > 非常文化
世界遗产简介

  千百年来,无数文物古迹已经在风尘中湮灭。仅凭一国之力,文物古迹很难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修复。20世纪50年代埃及努比亚地区的文物抢救工作的成功,体现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掀开了文物保护工作新的一页。
  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即《世界遗产公约》,首次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定义作了明确界定,世界遗产概念从此正式诞生。
  《世界遗产公约》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深远影响的国际准则性文件,其主要作用是确定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将那些被认为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古迹和自然景观罗列出来,让全人类承担起保护的责任。

  

世界遗产分为三类: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一、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公约》中关于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使用了列举的方式,其中文化遗产包括以下内容:
  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铭文、洞穴、居住地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而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发生联系的建筑群;
  3、 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
  二、自然遗产
  自然遗产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1、从美学或科学的角度看,由地质和生物结构组成的,或者由这类结构群组成的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自然面貌;
  2、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地貌结构以及范围明确划定的濒危物种生态区;
  3、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的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风景名胜。
  三、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双重遗产是指同时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遗产。
  长期以来,自然与文化一直被认为是对立的两种因素,人类征服自然的行为往往堪称壮举。《世界遗产公约》否定了上述理论,确立了在人类生存的环境里文化与自然融合为一的思想观点。
  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遗产领域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的评选必须依据以下的6项收录标准进行,被收录的遗产必须至少符合其中的一项:
  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中国·绥中九门口长城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等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事物;
  3、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人类历史发展中某一建筑风格的杰出范例;
  5、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它含有一种(或几种)文化特性,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局面;
  6、与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或者与传统习惯、思想、信仰和艺术作品有着直接或实质联系的东西(只有在某些中国·珠穆朗玛峰特殊情况下或与其他标准一起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世界自然遗产
  下面是自然遗产的4项收录标准,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必须至少符合下列1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1、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
  2、代表发生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
  3、独特稀有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景的地区;
  4、尚存的珍稀或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文化景观和濒危世界遗产
  “文化景观”这一概念是在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庐山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上提出,1994年才正式确立的一种文化遗产类型。这样一来,世界遗产就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和文化景观4种类型。文化景观须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所表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强调保护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传统。目前,庐山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惟一文化景观。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一项极具严肃认真的国际义务,它不仅仅是推荐、申报和“金榜题名”,而且意味着更周密、细致的工作。濒危世界遗产的评定,是这一系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遗产委员会已明确规定:遗产地的保护状况发生变异,将被敦促予以纠正;无积极反应的,将被列为“濒危遗产”;实在无力阻止遗产价值丧失和环境恶化的,将被除名。

世界遗产标志
  世界遗产标志,是指标示世界遗产的图案。世界遗产标志的产生和使用,经历了几次变革。目前全世界通用的世界遗产标志是2003年4月修改的新图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2005年颁布的第12份《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规则》中指出:“委员会决定采用由米歇尔·奥利夫(Michel Olyff,比利时著名图像设计师、画家)提议、制作的标志,其颜色、尺寸,可根据其用途、技术可能性和艺术性考虑而任意选定。此标志始终伴着文字WORLD HERITAGE(英文)、PATRIMOINE MONDIAL(法文),而PATRIMONIO MUNDIAL(西班牙文)所占字格,可翻译成使用该标志的成员国的官方语言。”
  世界遗产标志象征着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两种遗产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中央的正方形是人类创造的象征,圆圈代表大自然,两者密切相连。这个标志呈圆形,既表示全世界,也表示着它需要人类给予保护。有人认为它更像中国古代的方孔币,象征天圆地方的古代哲理。
  在中国,世界遗产标志一般有中英文两种图案,用于所有以世界遗产为主题的事务与活动中,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盈利行为。世界遗产标志有时也可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志(希腊的巴特农神庙)来代替。

  2005年6月,国家文物局确定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标志为“太阳神鸟”,是成都金沙遗志出土的"四鸟绕日"金饰为构图基础。金沙太阳神鸟是新中国第一个用文物保护的标志,太阳神鸟图案是中华先民崇拜太阳艺术表现形式的杰出代表之作,以此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在此前的标志竞标过程中,宁波“双鸟朝阳”与成都“四鸟绕日”之争,表明了中国人文化资源意识的觉醒和逐步增强。
  2006年6月8日,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前夕,文化部在京揭晓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外部为圆形,象征着循环往复,永不消失;内部为方形,与外部圆形对应,象征天圆地方,表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器上最早出现纹样之一的鱼纹,“纹”通“文”隐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纹外是一双抽象的手,上下围合,寓意着同心协力,共同继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启用后,将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标志,主要用于科研、收藏、展示、出版等领域,文化部将专门制定相关规定,规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的使用。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游客杂志 辽宁游客传媒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奉天街333号(恒运商务)2007室
电话:024-31090181 传真:024-31090184 邮编:1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