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 :游客杂志 > 非常文化
中华文化奇葩绽放艺术光华
--- 沈阳世界遗产博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文/峻峰  图/吴穷

  在沈阳世博园凤凰广场和指挥中心舞台上,进行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博览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演包括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等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雍容华美的扮相、玲珑潇洒的身段、悠扬婉转的乐曲、缠绵细腻的唱腔,集江南戏曲艺术之大成的昆曲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票友。台上高潮迭起,台下掌声雷动,大家无不被昆曲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深深折服。
  只听见一声悠远高亢、气贯长虹的浑厚女中音响彻偌大的凤凰广场,蒙古族长调的演出闪亮登场。来自内蒙古草原的儿女们,用他们最质朴的嗓音、最原生态的表演,征服了所有的观者。民族艺术的魅力是永恒持久的,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你方唱罢我登场,接下来的古琴演奏,仿佛穿越了时空的局限,把我们带回了遥远的古代世界。琴音时而如钟鼓之声古朴、稳重、深远;时而似珍珠跌落玉盘一般清脆、明亮,时而又像人声在低吟浅唱,悠长深厚,感人肺腑……
  最后压轴的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表演,天然、苍凉的歌声如同清风送爽,令全场观众掌声不息,喝彩不断。好戏还在后头,木卡姆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演出,热力四射,激情澎湃,点燃了现场的情绪,也把整场展演活动推向了最高潮!
  “看,那头小狮子还能舔毛!”在沈阳世博园指挥中心广场舞台上,几头小狮子惹来无数游客的喜爱。这可不是动物园里的真狮子,而是福建宁德霍童线狮队的精彩表演。
  沈阳世界遗产博览会开幕后,福建宁德霍童线狮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邀来到了沈阳。霍童线狮源于隋代,是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国舞狮艺术瑰宝。霍童线狮乍看就和提线木偶戏差不多,但是在现场,看着舞台后面的十几个大汗淋漓的表演者,就知道线狮的表演要比木偶表演难度大得多。演员不仅要克服舞台上小狮子的重量,而且要把几头狮子抢珠、衔物、舔毛等动作表演得活灵活现,就不仅考验着表演者的力量,也考验了他们的技巧。途经的游客无不驻足观赏,为炽热太阳底下的精彩表演拍手叫绝。
  沈阳世界遗产博览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给了我们近距离领略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瑰宝的机会。我们既能欣赏到平日里难得一见的连台好戏,又能增进对世界遗产知识的了解,加强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真是一举多得的益事啊!

   

相关链接
  中国的四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截至目前,中国有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共四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
  昆曲是戏曲剧种中最为古老的一种,也叫“昆山腔”、“昆剧”,起源于昆山(今天属于江苏)。根据明朝人士魏良辅《南词引正》所载,昆曲是元朝末年顾坚所创始的。一般认为,昆曲在明朝嘉靖年间,由魏良辅吸收海盐腔和弋阳腔的音乐并给予加工提高,影响日益扩大。魏良辅配合传奇作家梁辰创作了《浣纱记》,使它成为符合昆腔韵律的脚本,对昆腔的传播起了推动的作用。
  昆曲腔调细腻婉转,因而也有“水磨腔”的美称。表演上舞蹈性极强。昆曲还产生了许多支派,如北昆、湘昆、川昆、宁昆等。但是在清朝中叶,昆曲逐渐走向衰落,在解放前几乎绝迹于舞台。解放以后,在对这一珍贵剧种进行抢救、整理等一系列工作后,昆曲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昆曲经常演出的传统剧目有《游园惊梦》、《思凡》、《跪池》、《醉皂》、《痴梦》等,以及经过整理加工的《十五贯》、《太白醉写》、《西园记》等。
  中国古琴艺术
  古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20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关于它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之说。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                       
  古琴的弹奏法、记谱法、琴史、琴律、美学等方面早已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被称作“琴学”。
  其内容精深博大,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也是反映中国哲学、历史、文学的镜子。2003年11月,中国古琴艺术入选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
  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19个国家和地区,新疆处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最东端,得益于横贯欧亚的古代陆上交通大动脉——“丝绸之路”。维吾尔木卡姆作为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记录和印证了不同人群乐舞文化之间相互传播、交融的历史。2005年11月,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第三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蒙古族长调民歌
  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存在。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草原、与蒙古民族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蒙古族长调民歌也是一种跨境分布的文化。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区。2005年11月,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第三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游客杂志 辽宁游客传媒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奉天街333号(恒运商务)2007室
电话:024-31090181 传真:024-31090184 邮编:1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