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 :游客杂志 > 非常文化
过年

摄影:赵金华 撰稿 / 峻峰

  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喜庆、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即“过年”。现在一般认为,过年是从年三十“除夕”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止。2013年的大年初一是:公历 2月10日。
  中国人民“过年”的历史很悠久,起源于虞舜时期,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习俗,“过年”有很多种的解释。有说“年”是一种妖怪,每年此时出来害人,于是人们聚集起来,先给它好吃好喝的,祭祀它,而后燃放爆竹,驱逐之。有说“年”是丰收之神,每年此时祭祀它,即可获得来年的丰收……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
  每年从农历腊月廿三“小年”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干鲜果品等等,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走亲访友时要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过年前,家家户户都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写就的新年寄语,即“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媳妇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以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过年”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的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新年的钟声敲过,或是第一声鸡啼响起,家家户户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喜气洋洋,都穿着节日盛装,去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还要给儿童压岁钱。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过年好、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年轻夫妻要带上孩子回娘家串门。
  过年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过年”才算真正结束了。
  “过年”在早前是我国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加蕴味无穷。如今,“过年”已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所有成员共同的节日,也是全世界华人共同的节日。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过年的习俗也在逐步演变和发展,春联取代了“桃符”,人们也不去喝一种叫做“屠苏”的酒。过去不见面就很难沟通,现在电话、手机和互联网使人们可以跨越时空进行交流,因此,拜年方式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除了传统的见面拜年,现在还可以打电话、发短信、发微博、发微信、发QQ、发邮件、发电子贺卡……虽然方式不同,传递的是同样的心愿与祝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新一轮的播种和收获又要开始。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顺顺利利,平平安安,所有的希望都能如愿,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游客杂志 辽宁游客传媒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奉天街333号(恒运商务)2007室
电话:024-31090181 传真:024-31090184 邮编:110013